余贤红
大家好,我是江西分社余贤红,今天跟大家分享的题目是:在热点舆情事件“暴风眼”忠实履职。
2022年上饶胡鑫宇案件引发海内外广泛关注。这起情节并不复杂的中学生自杀事件,舆情却持续100余天,一时间,大量猜测性不实信息广泛传播,“人贩子摘取器官贩卖”等猜想盛行,大量自媒体齐聚上饶铅山直播,呈现“地方喊冤、公安叫苦、群众不信”的怪圈。
江西分社余贤红在鹰潭高新区企业采访。
为搞清楚事件来龙去脉,我和同事深入舆情“暴风眼”,广泛采访社区干部群众、基层民警、专家学者,用事实澄清谬误,并深刻反思为什么“人没找到不信,找到了也不信”,地方政府发声或不发声都被社会质疑,采写的相关报道获得领导同志重视。
展开剩余60%热点舆情事件是检验新华社记者履职能力的试金石。人工智能时代,当前传媒格局、舆论生态正经历着史无前例的变化,但无论怎么变,新华社记者直抵一线、直抵现场、直抵本质的调查研究永不过时,高质量调研报道的底层逻辑没有变。尤其是热点舆情发生时,各种信息鱼龙混杂、各种观点叠加发酵,越要记者深入现场、独立思考、忠诚履职。
昌景黄高铁开通之际,江西分社余贤红在景德镇汪胡生态游览区采访。
近年来,江西各类舆情相对比较集中,据不完全统计,近3年来引发全国关注的热点舆情事件就有近20起。尤其值得关注的是,几乎每出一次舆情网民就生成一个词语,诸如“提灯定损”、“鼠头鸭脖”等,造成较大影响。
作为党中央的“喉舌”“耳目”“智库”,新华社记者不能熟视无睹,在场必须作为,在岗更需有为。在分社领导鼎力支持下,我和同事用了近两个月时间,回访热点舆情发生地,走访基层干部群众、专家学者、网络博主、企业等社会各界人士,获取各类大数据支撑,对近些年发生的热点舆情进行系统复盘。
昌景黄高铁开通之际,江西分社余贤红在高铁车站采访。
凭借扎实的采访和客观的写作,我们既实事求是指出问题、分析原因,也千方百计寻良策、提建议,最后稿件获得有关方面高度肯定,成为地方宣传部门处置舆情危机的重要参考。
舆情是新闻舆论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。作为新华社记者配资门户网站有哪些,深入舆情“暴风眼”调研追问真相,针对社会关切及时准确报道,我们责无旁贷。惟有始终站在党和人民的立场,不懈努力进一步加强调查研究,方能无愧于使命、无愧于时代。
发布于:北京市华信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